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千发集团和上海海洋大学签订产学研基地共建协议

  6月7日,千发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在千岛湖签订了产学研基地共建协议,双方约定将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光喜,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陈再忠代表签约。

  上海海洋大学与公司渔业的产学研合作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早在新安江水库蓄水前的1958年和蓄水初期,上海水产学院(现为上海海洋大学)就组建团队对新安江流域和新安江水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形成了“新安江水库蓄水前水生生物和鱼类调查及蓄水后渔业利用的几点意见”的报告,“新安江水库蓄水初期渔业生物学调查报告”,同时汇编了“新安江水库水产资源调查”报告,提出千岛湖发展渔业的具体措施,为千岛湖大水面渔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沿着前辈的足迹,千岛湖渔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硕硕成果。



  进入21世纪,为进一步探索鱼与水的关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团队与千发集团首创性提出了鱼水和谐共生的“保水渔业”理论体系,坚持开展长期保水渔业探索实践与技术研究,科学、系统分析了千岛湖水质保护和渔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全国大水面增殖渔业发展奠定了生态地位和示范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全国渔业专家的高度肯定,“以鱼治水”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被总结为我国湖泊(水库)生态渔业经营的千岛湖模式。以保水渔业为基础,中央党校孙要良教授和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合作出版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千岛湖保水渔业为案例》,生动体现了“两山”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

  此外,上海海洋大学与千发集团的深入合作还催生了另外两部重要著作:《千岛湖鱼类资源》和《千岛湖主要支流生态与渔业功能》,调查记录了千岛湖114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渔业利用价值等,填补了水库全流域渔业与生态系统研究的空白,为千岛湖的全水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宝贵的资料,对水库渔业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多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与千发集团携手合作,在多个层级的项目中深耕细作,不仅夯实了科研根基,而且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积累了深厚的科技实力。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双方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两项重大任务,特别是2020年,千发集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等国内十家科研机构,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项目“典型湖泊水域净水渔业模式示范”项 目(项目编号:2020YFD0900500)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全国大水面渔业发展提供千岛湖经验、千岛湖模式。“十四五”期间双方将继续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千岛湖大水面低碳高效生态渔场构建和场景化示范研究项目。

  千发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之间构筑了一座坚实的合作桥梁,每年接收大量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千岛湖渔业已成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学生实践渔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得以深入实践,掌握大水面渔业生产的各项基本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产学研基地共建协议的再次签署,是千发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持续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共同努力,为全国大水面渔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日,上海海洋大学与淳安县农业局、淳安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办、淳安县科协、千发集团共同举行了“浙江杭州鲢鳙科技小院”揭牌仪式,为千岛湖有机鱼产业进一步发展注入新活力。(文/盘家永)


建议ie6.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 浙ICP备14038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