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31日,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科技引领 助推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会在千岛湖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院士专家,以及国内知名湖泊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共计400余人齐聚千岛湖,共叙“渔”情,共谋发展。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研究员何光喜主持开幕仪式。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市场加工处长王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淳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金晨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千岛湖它本身来说这个大水面渔业发展就是全国的一个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千岛湖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这次会议能够把我们大水面的生态渔业定方向,能够起到更好的一个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作《渔业转型的中国智慧与长江十年禁渔》报告,他指出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发布的《世界渔业现状》的主题是迈向蓝色转型,技术创新是推动“蓝色转型”的首要举措,通过案例分析,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以中国智慧推动渔业转型的重要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戈贤平作《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一以太湖为例》报告,以太湖伸入无锡市的内湖——蠡湖十几年间在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所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例,提出了完善保障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三产融合、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渔旅融合、强化科技支撑等多链融合发展思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作《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关键技术与主要模式》授课,他指出我国的大水面渔业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渔业利用方式各异,大水面渔业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禁渔压力,需要确保大水面增殖是利用天然饵料资源的生态渔业,其中大水面生态渔业主要模式代表有千岛湖水质保护型增养殖模式、梁子湖生态维护型增养殖模式、查干湖三产融合型增养殖模式等。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研究员何光喜作《千岛湖生态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报告,分享了千岛湖生态渔业模式,并分析优劣势,以及创建发展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千发集团多年来全力打造集“养殖、管护、捕捞、加工、销售、科研、烹饪、旅游、文创、推广”为一体的有机鱼全产业链。近年来,集团通过技术服务、直接投资、共同开发等模式,把千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多年来形成的一整套经验和体系,在全国范围进行辐射推广。他期望,能够推动更多的湖泊水库走上以渔治水、生态渔业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大水面生态渔业典范,为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树立标杆、提供千岛湖经验。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绪刚作《水产绿色圈养技术研究进展及在大水面中的应用思考》,讲解标圈养桶、尾水分离塔、尾水处理桶等圈养设施装备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低污染型绿色集约化养殖技术,是未来大水面应该发展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传波作《大水面增殖渔业资源利用试点经验与效果评估》,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增殖渔业与湖泊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研究,二是建立大水面渔业生态系统长期跟踪监测体系,三是提升大水面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江南大学教授许艳顺作《大水面水产品营养价值与加工技术一以鳙鱼类为例》,介绍了鳙鱼类预制菜类产品、脱水干制类产品、营养功能性产品等代表产品的特性、优势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作《对后禁渔时代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授课,他分析了后禁渔时代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机遇,对后禁渔时代大水面渔业发展政策法规的管理优化、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浙江大学教授叶章颖作《大水面生态渔业设施装备与信息化发展的探索》授课,他指出大水面渔业发展过程为天然捕捞、人工增殖、集约化“三网”养殖和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渔业等,并介绍了以生态优先的发展新阶段下数字化管控设施装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坡作《湖泊净水渔业工程的生态效应及研究展望》授课,他以食物网中心性理论对太湖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指导为例,提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食物产出模型,为突破“如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技术瓶颈提供新思路。
黑龙江北鱼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志永作《政府赋能 整合资源 振兴北方生态渔业》报告,他介绍了北方种质丰富的渔业资源,一二产缺失、释放不足的现状,以及未来政府赋能下,实现渔业产业效能的充分释放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专家、企业代表交流互动环节
本次大会选择在千岛湖举办,为产业未来发展搭建平台交流,对于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会指出,千岛湖“净水渔业”已打造成为大水面“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是大水面渔业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相得益彰的典型样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大会期间,特意举办了2023年“全国放鱼日”暨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会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淳安县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徐晓林处长、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卓齐龙巡视员、淳安县政协副主席汪雪梅等领导应邀出席。
活动共向千岛湖增殖放流鲢、鳙、唇䱻、中华鳖等优质鱼种50万单位,并通过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视频充分展现了淳安县在“以渔护水,水清鱼丰”的护渔保水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绩。
与会人员还前往巨网捕鱼大水面,感受鱼跃人欢的壮观景象,见证一网18万斤的大丰收,共有1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关注活动。